诚信档案为每位职场人士做一张职业信用卡 |
|
|
|
“由政府主导逐步向市场化运作转化,是国外发达国家建立诚信体系的一般步骤。”人力资源专家陈辟濠博士告诉记者,经过几百年的信用建设,“职业信用”体系在国外已经相当完善,在一些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信用号,这个号里保存着个人所有的信用记录,可以登录统一的网上平台进行查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每位职场人士做一张职业信用卡,一人一卡,从第一份工作开始记录,伴随整个职业生涯。职业人可以在职业信用卡里储存自己的信用财富,这种信用财富可以累积,信用度越高,职业人未来获得的报酬也越高。这个让企业和个人实现双赢的职业信用记录,或将成为我国完善职业信用体系的一把利器。 如何锻铸这把利器,目前已有企业试水。“诚信档案查询系统”已经成功运营。目前,该职业信用管理平台拥有公安部的身份信息查询入口、教育部的学历认证查询入口,以及对求职者的身份和学历信息进行核实等信息查询业务, 对于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平台记录的公正性和安全性,李总告诉记者,作为职业信用第三方服务机构,平台将恪守“记录者”的角色,除国家相关仲裁部门执行指令外,不会对任何档案信息做任何的修改,也不会对个人信用做任何的判断与评价。此外,在查询权限上,只有企业才有权查询,不会泄露个人隐私。 “企业、政府部门未来也应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现代社会是信用经济,如果信用缺失,就会导致严重的资源错配。”资深人力资源总监高可先生表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因为员工信息的不真实性,使企业在人才培训和薪酬设计上做了很多无用功,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而职业信用公共管理平台的出现,不仅能提高信息准确性,减少管理层工作量,还能激发职业人的自我约束力,极大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而相比国外成熟的职业信用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吴晶妹教授认为,职业信用公共管理平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国外目前流行的是职业信用报告,它是员工在离职时获得的一份对其工作期间表现的总结,是静态的,和人力资源管理是脱节的;而中国的职业信用管理平台在记录员工表现时是即时的、动态的,把人力资源管理和个人征信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这就加大了信用违约成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历史记录差的人的阻挠。” “所以,作为可预见的风险,任何企业和个人在建档时必须以自愿为首要原则,第三方的公共管理平台不能强迫他人建档,更不能通过有偿收费来对历史记录进行后台删改,沦为滋生腐败的又一温床,因此一定要确保平台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考虑及此,吴晶妹教授建议,平台信息不妨和公安、教育等部门的信息库挂钩,以做到相互印证。 对于平台未来的发展,应该在全社会推广使用信用报告,不仅是个人,将来企业、政府部门也都应该纳入到信用评价体系中来,从而形成广泛的制度约束。俗语说得好,“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在经过长期的制度矫正之后,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生态必将由此而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