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抵押”只为好人有好报 |
|
|
|
黄吉风首批获得“道德贷款”,如今,他出车时都带着自己的获奖证书。 个人诚信网讯 拿“诚信”换贷款,这个新鲜事起源于安徽省凤阳县三年前的一次“道德模范”评选——高尚的道德和真金白银来了一次激烈的碰撞。在一片羡慕的眼神中,两名“道德模范”获得了首批贷款。【样本一】 从穷得叮当响到月入万元 人物:黄吉风 身份:凤阳县首届“道德模范” 3月18日中午,凤阳县府城镇张老庄,50岁的村民黄吉风忙得连饭都没来得及回家吃。这两天,他的货运生意安排得十分紧凑,中午卸载完一车建筑用钢构,下午他还要赶往40公里外运送肥料。 虽然有点儿累,但黄吉风感觉很充实,因为生活正在一天天发生变化。 他说,是“道德信贷”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2008年2月,为了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黄吉风只身与歹徒搏斗,身中5刀。 2010年,他被凤阳县评为首届“道德模范”,并获得了“道德信贷”的资格。正是凭借“道德模范”的荣誉,穷得叮当响的黄吉风一下子贷到10万元,购买了一辆中型货车,专门用来跑运输。 现在,黄吉风每月有近万元收入。去年年底,他和银行签订了续贷手续。 “道德信贷”改变了黄吉风的命运,他更是倍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荣誉。现在,每逢出车,黄吉风都要把“道德模范”荣誉证书复印很多份,遇到困难和麻烦他都会出示复印件,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人”。 【样本二】 30万贷款让养殖场重生 人物:马克东 身份:凤阳县首届“道德模范” 见到46岁的马克东时,他正在养殖场忙活着。三年前获得的“道德信贷”,对于马克东而言,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马克东在凤阳办了一家养猪场,他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为人古道热肠,喜欢帮助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把他养殖场的大棚全部压塌,马克东陷入困境。 正在马克东为难的时候,2010年2月凤阳县首届“道德模范”评比中,马克东榜上有名。凭借着道德模范称号,他顺利贷到30万元,投入到养殖场的恢复重建中。在这笔资金的支持下,养殖场很快走上正轨。当年,马克东就把30万元贷款还给了银行。 生意好起来了,马克东没忘记感恩。他告诉记者,如今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带动乡亲们搞养殖,搞生态农业,带动一批人致富。“我觉得道德贷款应该坚持发下去,这样才能帮助更多的‘好人’。”马克东说。 【 创意初衷 】 让 “ 好人 ” 得到 “ 好处 ” 滁州市凤阳县刘府镇村民何仁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席牢骚话,促成了一项新事物的诞生。 对于“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实在的何仁友曾经实话实说:“现在老百姓发家致富,哪有心思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再说,就算评上了,能当饭吃吗?” “不能让讲道德有诚信的老百姓再受穷,要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谈起用诚信换贷款,凤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赵礼奎如是说。 话语逆耳,反映的问题却很深刻。面对质疑,凤阳县也在探索,怎么样才能让“好人”得“好处”。 2010年2月,凤阳县举行了首届“道德模范”评选。 这一次,凤阳县针对“有德无得”、“好人没好报”等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广大农村信用环境差、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银行有钱不敢贷、农民缺钱贷不来的“两难”实际,寻找解决群众致富缺资金、金融企业业务难、文明创建缺抓手的结合点。和以往评选不同的是,“道德模范”不再仅仅是荣誉称号,而且还能从银行换到贷款,并且不需要像普通贷款者那样要实物抵押。 “我们的初衷就是让‘德’者有‘得’,说到底就是让好人有好报!”赵礼奎告诉记者:“道德信贷,就是让道德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道德信贷”迈出了第一步,而且首批获得贷款的两位“道德模范”并没有出现拒还贷款等恶意行为。 然而,一些银行仍对“道德信贷”持犹豫观望态度。 笔者在凤阳县走访了一些银行的业内人士,大家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道德信贷”是一件好事,但具体说到贷款,又都觉得如果没有房产等实物进行抵押,就感觉心里没底,而且也不符合相关规定。 “‘道德信贷’的确是一项很好的民生工程,但仅凭一张‘道德信贷卡’,还不能完全代表其在银行的借贷信用,而且银行有严格的放贷审核程序!”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了自己的担心:一旦出现恶意拖欠,谁来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