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标准,高了?高校诚信,低了? |
|
|
|
今年,699万的应届毕业生再次创了新高。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面对激烈的岗位竞争,不少毕业生在简历上动起了“脑筋”。对此,企业呼吁高校注重诚信教育。而面对一些企业的“招聘条件”,不少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却有话要说。 记者采访了一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普遍不愿多谈。一位老师说到,简历“注水”、“造假”固然不妥,但责任不仅在于学生本人,全社会都应该好好反思目前一些人才评判标准的 “潜规则”。“不能老是责备大学生缺乏诚信,应该反思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怪象?人才评价标准出了什么问题?” 目前,很多大企业、大机构,包括一些公务员单位,都要求应聘毕业生要过大学英语六级,否则连投递简历的资格都不具备。但不少大学生认为,这个规定本身就“不合理”。很多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都认为,对于如此普遍的简历 “注水”现象,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用人单位应该以“规范去约束避免”。 然而,就业再难,作为“立身之本”的诚信不应该丢,因为,人无信不立,没有了诚信,也就失去了社会立足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