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用诚信“撑起”雨伞? |
|
|
|
突遇大雨,不用登记就能拿到一把雨伞,天晴后,再将雨伞还回投放点。去年11月,苏州大学校社联推出“诚信雨伞”活动,在东校区、独墅湖校区设立了20多个点,投放了近400把公用雨伞,给众多学生带来了便利。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仅过了5个多月,这些雨伞已难寻踪迹。大学生诚信为何没能“撑起”雨伞?昨天,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推出诚信雨伞,是受到了诚信小店的启发。”施怡浩是苏大校社联外联办公室副主任,也是“诚信雨伞”的主办人之一。施怡浩告诉记者,去年4月,苏大学生在校内创办了“诚信小店”,没有收银员,更没有摄像头监视器,拿货、付钱、找零全凭顾客的自觉诚信。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诚信小店非但没亏损,还出现了盈利。“店主”将盈利投入爱心事业,真正发挥了公益作用。 “卖东西能做,借东西更可以做了。”施怡浩说,谁都有上课忘带伞被淋雨的经历,如果能在教学楼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放置雨伞供学生使用,用完再归还,肯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和支持。 去年春季,校社联的成员们启动了这项活动,现校社联副主席章静找来了赞助商,并亲自设计了雨伞:墨绿色的长柄雨伞十分秀气,每把成本10多元,上面印着“诚信雨伞”“苏州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字样。 去年11月,近400把雨伞被摆在了校园内各教学楼醒目的位置上,供学生取用。 “不用登记,随取随用,事后再归凭诚信还至任一投放点。”施怡浩向记者解释了使用流程,令他意外的是,大伙的诚信,未能长久地“撑起”这些雨伞。 “一开始还好,后来感觉突然之间,伞就没了。”凤凰传媒学院大二学生奚晓晔回忆,投放第二天,苏州就下了一场大雨,诚信雨伞全借空了,之后就有一部分没有归还。 再后来,雨伞消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各投放点已经空荡荡的了。他们推测,由于宿舍未设置归还点,很多学生借了伞就不记得,或不乐意再带去教学楼归还。 “现在只剩下几十把。”施怡浩坦言,曾通过多种途径呼吁同学们归还雨伞,效果甚微,这一批诚信雨伞追回几乎是不可能了。 微观察 “诚信题”该如何解? 大学生能凭诚信付钱买东西,为何不能凭诚信归还免费的雨伞?在施怡浩看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念,借他人的东西不归还,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度,但是借一个组织的东西不还,则不需要向组织负责。 也有校社联成员分析称,诚信小店涉及到金钱的往来,如果没有付钱就拿走商品是很明显的盗窃行为,这在大学生的观念里是很严重的。“诚信雨伞属于公共物品,使用也不涉及到费用。”该成员认为,不归还公共物品,“负疚感”就没那么强烈。 “雨伞的迅速消失,反映出人们的诚信水平还比较低。”该校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吴继霞老师说。社会学院宋言奇教授则认为,诚信无法衡量,难以约束,只能靠公民诚信意识缓慢提高。 “头一回尝试,免不了有很多的漏洞。”回过头来,施怡浩认为校社联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到位,如果找到赞助商,他们还将继续推广诚信雨伞。届时,他们将完善管理制度,例如在投放点做登记工作,在宿舍区增设归还点,鼓励同学间互相督促归还雨伞等。“如果给我们一次机会的话,一定会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