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管信用库 管理者的诚信“紧箍咒” |
|
|
|
在企业中,权力相对集中在法人代表和企业高管身上,普通的员工是难以“触摸”这些权力的。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如果管理者诚信缺失,而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那难免会出现管理者侵犯普通员工利益的状况。个别企业负责人或高管携带巨款“逃之夭夭”,一些人一边欠款不还,一边奢侈消费,这都是权力过于集中在诚信缺失的管理者身上的结果。 在国外,信用状况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用缺失者在求职、应聘等方面都是要受到一定制约的。我市建立“企业高管信用库”,这是给企业高管戴上了一道诚信的“紧箍咒”,是防止企业高管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建立起“企业高管信用库”,那么,对企业高管相关的一些信息,就要予以公开,就要让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公信力。否则,“企业高管信用库”只能成为笼子里的“信用库”。 建立起“企业高管信用库”后,还要对其信用作有效的评价。对那些信用缺失的管理者,不仅让其在金融领域(比如贷款、融资等方面)受到限制,更要让其在个人的生活上(如交通出行、信用消费等方面)也要受到限制。当把企业高管的信用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失信者的生活真正受到限制。 这个信用库就是“黑名单”,谁上谁职位难保,这是其一;其二,另谋高就亦难,一句话,别想在瑞安混了。“企业高管信用库”将不仅是给管理者戴上的“紧箍咒”,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味良药,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美好。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然而越来越严峻的事实表明,一些“企业家”唯利是图。在中国,诚信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无信不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古训世代相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谨记古训,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有些经营者为了眼前利益抛弃了古训,将坑蒙拐骗、制假售假作为自己赢利手段,只要能把钞票赚到手,根本不顾消费者的死活。真正的企业家和投机钻营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讲不讲诚信。放眼中外,有口皆碑的品牌无一不是靠诚信、依法经营换来的,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仅靠造假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