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诚信成为普遍的道德信仰 |
|
|
|
诚信缺失:时代心痛 诚信缺失已成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严重问题,无论是个人诚信缺失,还是企业诚信缺失、政府诚信缺失,都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就食品安全来说,伪劣假冒的陷阱随时随地可能吞没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了金钱,一些人、一些企业视别人的生命如草芥。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彩票、偷逃税款、骗取保险、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企业诚信缺失表现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相互之间拖欠货款,企业合同违约严重,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等。政府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法治化程度低下,政策多变、随意性大、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造成无数个人身心伤害,乃至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失信使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使得消费者对社会和政府失去信心信任,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诚实守信的人就会吃亏,社会道德风险就会加大,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同时,诚信缺失也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声誉。 诚信问题本质上是道德信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同理,可以说,现在社会诚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从主体层面看,诚信问题本质上是道德信仰问题。如果不把诚信落实到人的道德自律、道德品质层面,不把诚信升华到人的信仰高度,它的根基是不会牢固的,因为任何外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纪律、准则都是有空可钻的。比如,这些年来,我们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还少吗?不是常常喊加大打击力度吗?然而,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口水油、苏丹红、瘦肉精、注水肉、牛肉膏、染色馒头、毒韭菜……为什么还层出不穷?可见,没有心中的道德信仰,筑不牢人们心中的道德防线,伪劣假冒、坑蒙拐骗就不会真正消失,只会不断翻新花样,对策多于政策,防不胜防。如果离开了人心中的诚信,没有道德上“慎独”自律,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就会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瓦解,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旦逃避政治义务、法律义务而不会受到外在惩罚,就会有人置其于不顾,甚至为非法牟利没被惩罚而庆幸。 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的、现实的原因,经济的、社会的原因,体制的、管理教育的原因,外部环境的、个人自身的原因。而人生价值观扭曲及其与道德信仰之缺失是最深层的原因。很多诚信教育的理论缺乏信仰理论的支撑,因而显得过于外在和粗浅;很多外在的防范形同虚设。相反,如果使诚信成为人们普遍的道德信仰,诚信缺失问题何愁得不到解决? 诚信建设离不开人们的道德价值认同 社会诚信建设既要通过各种体制的、法律的、宣传教育的方式为社会诚信奠定外在条件,又要通过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信仰的自觉使每个社会公民能够守住自己的做人准则和道德底线,坚守心中的道德准律。构建、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道德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支撑,将使人们的经济行为不再是迫于经济力量,彻底摆脱“经济动物”的地位,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就不会因为利益的诱惑而放弃道德理想。 任何优良的社会规范包括道德规范,只要得不到人们的价值认同和遵守,都将会流于形式。在我国当前建设社会诚信的过程中,诚信价值的认同既不能是盲目服从式认同,也不能是强制性、诱惑式认同,而应该是建立在主体自觉基础上的主动认同。当然,主体自觉基础上的主动认同是在一定社会外在客观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由此,在促进社会诚信建设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创造认同的外部条件、外部机制,又要重视主动认同或内在自觉认同。 道德价值的主动认同与个人的人生观紧密相连,道德信仰的确立与人生信仰的确立往往是同一个过程。“人为什么而活着?说到底,是个信仰和世界观问题。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权力观、地位观、苦乐观等等。”人生观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人是什么”,主要是对人性、人的本质的看法;二是“人为了什么”,主要是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看法;三是“人应如何”,主要涉及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其中,“人是什么”是基础,“人为了什么”是核心,“人应如何”是归宿,体现了人生信仰和人生观的实践理性的本质。如果说人应该讲诚信是人生态度和实践理性,那么,人为什么要讲诚信就涉及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问题,涉及“人是什么”“人活着为了什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人生信仰问题。由此决定了道德信仰与人生信仰内在统一性,同时也说明了要解决诚信缺失问题,从主体自觉层面来说,就要解决人们的人生信仰与道德信仰问题,要让诚信成为人们普遍的做人信念和道德信仰。(作者:郑州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