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  
闪辞族的输赢:职场上诚信是个很微妙的东西
作者:刘丹青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日期:2013/7/11 13:35:45 人气:
    “70后的职业迷惘期一般3--3.5年,80后的迷惘期在1.5--2年,90后只有半年”。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业环境相比,如今年轻人对一份工作的依赖度已越来越低。一项人才公司的调查,仅9.3%的应届毕业生能干两年以上。

  “好,没关系,再见。”

  没有客套,没有疑问,长达20分钟的电话结束后,栏目组制片人只回答了这6个字。这20分钟里,张林(化名)逐条解释她辞职的理由,随时准备应对制片人的任何诘问和不满。这是她来电视台工作的第三天。可对方的反应干脆,不带感情,也无责怪,这让她“有一脚踩空的感觉”。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炒掉老板,在下家全无着落的情况下。重点大学硕士毕业的她,对工作有明确的好恶,面对闪辞,张林有一套完整、雄辩,又自成一体的逻辑。

  如今在职场上与张林有相似表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离校时间不长,很多还是名牌大学高学历,外界把这类甚至入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有换工作打算、工作持续时间短、频繁跳槽的人称为“闪辞族”。

  2012年,《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新人在三年内,变动两次以上工作的占57%,其中,变动三次以上的占32%。这些人群中,90后“闪辞率”最高,占30.6%,高出平均水平5%。《现代快报》公布了一项人才公司的调查,65%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不到一年。其中,不到半年就走的占37.98%;25.58%的只干了一两年,仅9.3%的大学生能干两年以上。

  闪辞者说

  “你们每天讲的,都是如何拉客户,如何赚钱,你们身上有铜臭”,一个香港理工大学的应届生,在英国GET金融集团(GET是外汇交易市场中的主要做市商,代表了当今世界外汇交易行业的最高标准)辞掉销售一职时慷慨而不屑地说。他把崭新的门卡放在桌上。桌面整洁干净,一面墙上贴着刚刚完成的月工作计划。大部分同事叫不出他的全名,只知道英文名字是Eric。“我学的是金融专业,我想做公司运营方面的东西,而不是拉客户”,20出头的Eric是家里的独生子,家境在香港属于中上阶层。这个时尚的年轻人有棱角分明的五官和儒雅自负的神气,讲话时不时加入发音圆润的英文单词,娴熟地打着手势。“销售不需要任何基础,没有读大学一样能做”,他说,“没必要花这么多的教育成本,去做这样一件事。”

  Eric并非个例。GET公司同期招聘的新人,在半个月培训期后所剩无几。培训内容涉及公司业务的各个环节,具体到基金、股票、保险等各个分支。这种信息流失让公司不堪承受。“现在的大学生太骄傲了”,公司执行副总裁陈小姐无奈地说。她轻微地叹气,谈起自己最初入行时。那时她已经29岁,在香港急需一份收入。加拿大留学、一口流利英文的她,曾做过书法教师、地产商,也在中介公司卖过保险。事业起步时,她打遍了亲戚朋友的电话,遭遇冷眼已属常事。两年后,31岁的她成为部门经理,之后升为副总裁。

  香港城市大学毕业的严文静,两个月内陆续做了4份工作。“其实我发自内心地不想上班,也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1989年出生的她,个性直率,敏捷而善于自嘲。她提起自己几次辞职的理由:不做销售,因为不喜欢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不做软件工程师,因为辛苦且没有提升空间;不做市场营销,性质和销售类似。此外她还挑选老板。在第一份黄金销售工作中,老板让她估测明日金价走向。她非常认真地计算、估计、查资料。次日交给老板时,老板却将纸推到一边,“其实你写涨或跌都无所谓,”老板调侃地说,“因为明天的金价你根本不可能知道。”

  严重的被戏弄感,让严文静对工作立即失去敬畏,只是在提起闪辞时领工资的感受,她才有些愧疚:“老板算钱的时候我推辞了,说不要工资。可老板坚持要给,拿钱那个瞬间有点儿惭愧。”那是她工作的第七天,按照月薪12000元的收入,她拿到了3000元工资。

  故乡辽宁的她家境宽裕,作为独生女儿,严文静在入职之后仍然得到父母的经济支持。加上良好的教育,出色的资质,她坦言她不会为任何一份不满意的工作勉强自己。

  新闻系毕业的章秋也在短短一年内有了3次辞职的经历,老家四川的她有两个妹妹,生活紧张。毕业后,她独自开始了北漂。从广告编辑、电影公司文案策划,到公司宣传,章秋最为不满的是企业在员工待遇上的承诺无法兑现。最初入职时,对方讲明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五。实则加班严重,少则一个小时,多则四个小时,完全没有加班费。尽管频繁辞职经济拮据,章秋说,“但我不会为了工资或糊口,特别拧巴地在一个根本没有原则的公司做事”,90后出生的她,看重工作环境和尊严感。

  轻率迷茫的一代?

  在去年底和开年的新一拨辞职潮中,90后年底闪辞、“闪假”的状况尤为明显。其中以服务行业最多。

  目前,各大酒楼和饭店中,“90后”已经成为服务人员中的“主力”。然而,面对这一代年轻人,许多餐饮业管理层坦言“太有个性”,“一到年底就心惊,生怕哪天谁辞职”,有管理人员更表示“闪辞”族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来自大谷打工网对1.35万名、平均年龄24岁的基层打工者2013年春节年终调查显示,流动性依旧偏高。其中,近三成受访者称不会回到原先的打工城市工作;还有63%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再回原单位工作。

  不但是基层的打工者,90后大学毕业生也同样显现出这一特性。在各种就业调查中,“不将就”“高薪酬拼不过我喜欢”“我能得到什么”等等,成为90后就业的关键词。

  有4次闪辞经历的吴晓彤(化名)表示,周围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承受能力差,就业前对公司的信息了解不多,入职之后感到落差。信息的不完整,自我认知的模糊,是导致他的同学们纷纷辞职的最主要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宋振韶介绍说,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比如感受到更大的压力,表现出更多的对职业生涯的焦虑,人际互动技能呈退化趋势等。困惑和迷茫成了很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重压。

  事实上,和八九十年代就业环境相比,如今年轻人对一份工作的依赖度已越来越低。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报告指出,“新生代”员工更注重自我实现,他们职业观念多变、对企业忠诚度较低等特点造成了这类员工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70、80后就业主要是求稳,相比之下,90后的流失率更是高达30%--40%。”易才集团全国1KPO中心总经理徐毅概括说,“70后的职业迷惘期一般3——3.5年,80后的迷惘期在1.5——2年,90后只有半年。”也就是说,90后在半年之内,如果发现职业环境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就会选择辞职或者调离。

  职场上,诚信是个很微妙的东西

  “心高气傲”“眼高手低”“心浮气躁”,种种标签被贴在这群闪辞的年轻人身上。闪辞被延展到责任心、素养及时代环境的高度。多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明确表示,“不会录用有丰富跳槽经历的人”。

  离职率高,增加了企业人员置换的成本。企业不得不陷入招人、走人、再招人的怪圈。这给一些公司带来了困扰,尤其是培训期较长,专业化较高的企业。

  大连迪锐普人力资源专家做了一个成本估测。以1500元月薪为例,加上保险等费用,企业对一名试用期员工支出的成本在2500元左右。3个月试用期下来,对一名员工要支付7500元。如果10名新员工刚过试用期就辞职,企业7.5万元的人力成本就打了水漂,而新人还未给公司创造任何价值。

  而实际上,多数跳槽者并不把闪辞经历写进简历,他们清楚企业对闪辞族的忌讳。在与企业的腾挪周旋中,他们学会了更讨巧的方式,即把所有闪辞经历一笔抹杀。“这不叫欺骗”,张林说,“择业是个互相推销的过程,职场上,诚信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在她看来,闪辞是一种正积累,“我不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找工作要从一而终,择业本来就是个多对多的关系。”

  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对于职员或将招聘的新人,同样存在微妙的诚信危机。很多企业在招聘时,给出的条件和许诺,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兑现。在告知招聘者应有权利时,或模糊带过,或选择性告知,这容易造成就业期待和工作体验间的落差。

  成长与代价

  和闪婚、闪恋一样,闪辞族一个闪字,带着一点青春叛逆的冲动和选择的自由。

  从实际操作上,闪辞族也在某种程度上“闪”出了更清晰的职业判断。“我喜欢现在的工作”,刘含(化名)说。她目前在一家外企做项目工程经理,这是她工作两年内的第三次跳槽。

  几次闪辞后,她对自己想要的工作类型越来越清晰。

  她提起最初做实验室的工作,每天穿工服、工鞋,手腕要戴防静电圈,一遍一遍地检测不良品,写报告分析。让她决定跳槽的原因是工作环境的极度封闭。

  “做实验是一件孤独和深入的事情,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的、纯粹技术方面的深入。”刘含补充说,“我的英语很好,交流能力强,又有很好的理工科背景,我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辞去第一份工作后,她清楚地了解自己不适合下工厂、做科研。到了第三份工作,她慢慢锁定自己的工作范围,即在客户和科研人员之间做沟通。如今在这个岗位上她已经做了一年半,“我会一直做下去,这是我想要的。”

  对很多和刘含有相似经历的闪辞族来说,经历不同单位环境的他们,慢慢从对职场的懵懂无知走向成熟。

  在个人与用工单位选择权不完全对等的现实下,闪辞,更像是更多崇尚自我的90后面对企业的一次集体投票。

  “不要用尽青春换工作”,香港普通话机构负责人徐芊芊(化名)说,香港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一直教授中文,5年从未间断,她的职业态度比与她同龄的闪辞族理性得多,“闪辞是不理智的事,不要靠选择行业来找到自己。你财务独立,思想自由,钱是哪个行业都会有的。”
 

全国个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声明

    “全国个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www.11-22.cn / www11-22.org)做为国家级最具权威的”个人诚信”服务平台,是由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主管单位:国家发改委)、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台,是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由国家发改委主导、39个部委参与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有力补充。

    为维护互联网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本平台不接受任何未经允许的非法检测,对于任何未经允许的非法检测和影响本平台正常运作的行为,我们都将依照《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由公安等机关严肃处理。

    特此声明!

全国个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

二零一九年

  

声   明 

    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及其所属的“全国个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是经国家管理机构批准,由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中国社科院信用工作委员会、中国管理科学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共同运行的“个人诚信”服务平台。唯一网站名称为“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官方网址为:www.11-22.cn /www.11-22.org,官方中文网址为:www.个人诚信.中国,唯一服务电话为4006911229 

   为更好的推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的运行属于半公益性质,除一些增值服务外,档案查询等服务基本可以实现免费查询。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未经“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运行单位书面授权许可,均不得以“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的名义对外开展“个人诚信”“职场诚信”等方面的相关业务。 

    特此声明! 

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 

2014年11月1日 

网址:www.11-22.cn 或 www.11-22.org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18612761122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15049304号-2
主办单位
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 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运营单位)

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