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票致上海地铁年损失逾千万 引入信用体系引争议 |
|
|
|
据《劳动报》报道,随着地铁成为国内大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在客流量激增的同时,乘客逃票现象也愈演愈烈,不仅扰乱公共秩序,而且对地铁运营造成了负面影响。 “抓逃”行动十分艰难 据了解,上海目前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共有11条线,总计289个车站,轨交逃票行为每年给地铁公司造成的损失逾千万元。据上海地铁2011年的一次测算,当时轨交全网络每日逃票乘客就超过一万人次。据记者调查,在日常“抓逃”行动中时常会遇到许多“尴尬”的情况。 抓逃票人手不够捉襟见肘据记者观察,许多地铁车站的闸机口并没有配备专人“驻守”。只有一名车站引导员在岗亭内工作。“实在是人手不够啊,”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北延伸段工作人员施先生无奈地说。施先生表示,部分逃票者甚至还有暴力行为,强行逃脱处罚。 “逃票还是失票”难以辨别据地铁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即便成功“截停”不凭票出闸的乘客,在双方交涉时也会面临尴尬。到底是故意不买票,还是在乘车过程中车票不慎遗失?事实上,对于逃票行为的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诸如“太心急啦”“钱包掉啦”“卡没刷成功”等都成为当事人惯用自辩借口。“除非是屡次被抓的"熟面孔",不然他若硬说是把车票弄丢了,一般就只进行补票处理。” “身份证现金统统没带”,处罚流程难以进行地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抓逃票”过程中也有许多无奈。“处罚程序必须按照规定,需要逃票者出示身份证件。但一些逃票者一言不发拒绝配合,即便开口也一口咬定没带。” 最高5倍票款罚款,处罚轻“斩不断”伺机逃票的念头目前,上海地铁单程最高票价为11元,依据现行条例,加收的罚款最高额不超过55元。 对此,许多乘客表示“这样的处罚实在太轻。”乘客王越表示:“处罚低意味着逃票即便被抓也不会有太大损失,何况他们也会心存侥幸,想着不是每次逃票都会被抓,想着偶尔抓到也没什么。” 引入信用体系引争议 为了加大打击力度,提高处罚的震慑力,上海、杭州等国内城市的地铁部门,都已经开始研究将恶意逃票者的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用“诚信账户”管理来遏制逃票、冒用“老年卡”等不诚信行为。 如果恶意逃票或者违规使用票卡的行为被证实后,上海地铁和杭港地铁会将逃票者的身份信息记录下来并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也就是说,一次“贪小”的行为会成为个人诚信系统记录在案的“污点”。 对此,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分析说,容易发生逃票现象的人群有两类,一类是低收入人群,对他们而言,交通出行负担较重导致铤而走险;另一类是“凡事仅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处处“贪小便宜”者。对于第一类人群使用目前的信用体系震慑力不大。 有不少乘客担心,“一次逃票”就被记录进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未免“处罚太重”。 “一次违规成污点”如不合理而应罚“屡次”违规者,那么“屡次”是多少次?这一问题引发民众争议。看来如何“量化”责任和研究处罚方式的操作性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