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一个月:“难倒我的居然是打杂” |
|
|
|
北航的经管硕士托关系当上了导游;
复旦的社会学硕士在一家银行支行从“点钞”干起…… 刚刚过去的就业季,多数大学生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还是“各显神通”找到了工作。 然而,“人人校招”网近日发布的“2013初入职场员工满意度调研报告”显示,明确表示对薪酬满意的员工比例不足三成,近四成初入职场员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公司培训,“工作挑战性较小”、“内容过于单调”则成为工作内容不满意的两大主要原因。 从“天之骄子”到“职场菜鸟”,他们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现实?入职一个月里,又经历了哪些“没想到”? “第一次陪客户,聊什么好呢?” 董倩 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 今年进入上海某股份制银行支行 主要从事市场营销 “像你们这些工作,过去招中专生、技校生就行,成本低、上手快,现在水涨船高,才开始要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名校硕士。”入职一月,培训之初领导训过的这句话,仍然深深刺激着25岁的董倩。 为了找一份“有保障的工作”,今年硕士毕业的董倩,来到了一个规模不到20人的银行支行,干起跟自己学了七年的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市场营销。 此前,董倩从没接触过金融业,全新的职场体验就此开始:每天不计其数地练点钞,一百张一沓的“练功券”在指间“嗖嗖”飞过,嘴里念咒语一样数数,可一掐表,却总也达不到要求的“神速”;对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哒哒哒”拼命敲击小键盘,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 非科班、零起点,银行的工作对于董倩而言,完全是个新世界,很多名词过去听都没听过,“一开始我想,完蛋了!比别人慢了好几拍。但后来发现,其实读到硕士,自学能力还是有的;而且刚入职,核心业务也轮不到我单枪匹马应战。谁承想,真正难倒我的不是那些业务,而是‘打杂’!” “比如,复印机该怎么用?份数、单双面怎么选?过去在打印店里都是交给别人弄,感觉挺简单的,自己也没太注意;真到自己操作的时候,才发现我连这些都不会。有一次帮老师装订材料,还给弄坏了,好‘囧’啊!不得不说,那个机器挺高级。唉,好歹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居然栽在这些事儿上。” 另一件让董倩头疼的事是“说话”。前些天,“师傅”让她陪客户参加公司的产品推介会。“那是我第一次陪客户,完全不认识,我琢磨着,既然陪客户,那总得说几句话,可聊什么好呢?”董倩想,“聊自己公司吧,我刚入职,还不是很了解;聊他们公司吧,我更是不清楚。”思前想后找不到话题,又紧张又窘迫,“过去只知道用英文聊天不容易,现在发现,就算用中文,也会说不出话。” “咱班干导游的都有,还有啥不能干的!” 陈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硕士 今年进入北京某国企下属旅行社 主要负责带团旅游 陈琳从没想过自己会去干导游,“总觉得导游是一个门槛不高的职业,体力劳动远大于脑力劳动,而且钱也挣不了多少。”家里的父母也一样不甘心:“毕竟也算是读了个不错的研究生,到头来做这个,怎么想都觉得有点亏。”连班上同学都调侃说:“咱班干导游的都有了,还有啥不能干的!” “没办法,就连这个工作也是导师推荐的。感觉就跟过去皇家选秀一样,自己还犹豫着呢,皇上却说你爱来不来,想给朕当妃子的多了去了。后来我想了想,好歹是国企,还是从了吧。” 因为英语不错,陈琳被老总安排策划一个初中生赴美航天夏令营的项目,并全程随团。机会难得,陈琳决心好好表现,证明自己的能力。 为了让夏令营的主题更鲜明,陈琳在搜集了大量美国线路信息后,精心设计线路,为每一个游览城市增加了跟航空航天或者科技相关的景点。为了让自己这个领队看起来更加专业,她还特意买了三四本航天方面的科普书“充电”。 临上飞机的时候,面对那些来送机的家长,陈琳自信满满,“因为我觉得我已经把所有事情都想到了,一定能应付得来。”可真等到了美国,陈琳发现,现实远比想象中复杂许多。 “原想着难得这么大老远地出国,孩子们一定会非常兴奋。可我忘了,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太紧密的行程安排,他们确实有点吃不消。” 更让陈琳无奈的是,在孩子们看来,闻名遐迩的自由女神、帝国大厦、联合国大楼,无非是电视上见多了的摆设,没什么特别。大家一个劲儿地抱怨“天太热”、“太累了”,有时候车都开到了景区,孩子们愣是躲在空调车里不肯下来。没办法,陈琳只好以奖励孩子们冰淇淋、巧克力为诱惑,鼓励他们下车看看,不要留下遗憾。可即便如此,孩子们还是很倔强,“记得在白宫门前,只有三个男生被我说服下了车。” 一趟美国游回来,“陈导”别有一番感悟:“不管之前想象得多美好,准备做得多充分,也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像导游这种灵活性强的工作,需要随机应变,更需要担起责任和义务,压力也比在学校的时候大多了。在公司的每一项工作,都直接跟业绩挂钩,不仅关系到工资,还关系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前途。” “比起那些一线工人,我差多了!” 刘宇翔 华东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 今年进入苏州某制造业外企下设的工厂 目前是人力资源方向管理培训生 面对上海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巨大的生存压力,刘宇翔硕士毕业后选择了一家位于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制造业外企,更准确地说,是外企在这里设立的工厂。 刘宇翔的身份是“管理培训生”,这个通常被定义为“培养公司未来领导者”的项目,近年来异常火爆,动辄就有上万人申请,想要胜出,必须“过五关斩六将”。 但刘宇翔并没有收到太多值得兴奋的信号。“许多公司会承诺,项目结束后会给你一个主管或者级别比较高的职位,但这家公司不太一样,只是说给优秀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至于将来究竟发展成什么样,公司不做任何许诺。” 工厂很新,两年前刚刚建成,加上一线工人大概两三百人。因为各项制度还不完善,又急缺人手,刘宇翔并没有经历想象中全球500强外企,尤其是“管培生”项目所提供的系统培训;他还来不及了解公司架构、认识各部门主管、熟悉操作系统,就直接上了项目。 在工厂里,研究生并不多见,这让刘宇翔不太习惯。“之前在学校,接触的低一点也是本科生,高一点就是硕士博士,还有教授。在上海实习的时候,一般是总部,来往的也是本科以上教育背景的白领,彼此在很多方面都比较接近。而在这儿,更多的是跟一线工人打交道,这就需要给自己重新定位,要让自己觉得跟他们是一样的,是没有学历差别的。” 在这里,刘宇翔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这里的一线工人工作非常辛苦,像现在苏州40摄氏度的高温,工厂里面更是有50多摄氏度,他们天天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拿的工资却很低,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者,我该如何做好他们的工作?” 入职一个月,刘宇翔感受到的不是“优秀大学生”的优越感,而是差距。“如果说我跟一线工人有不同,那就是我比他们差很多。他们有工作经验,他们熟悉的我不熟悉,我反而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弱的位置。” 【反观】 院子里多了几辆豪车 @某机关单位中层干部: 前些天看见院子里多了几辆宝马之类的豪车,心里还在想,谁开这么好的车啊,也太高调了吧,不怕被人查吗?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都是今年新入职的年轻人,家里条件好,开着父母给买的车就来上班了,自己不觉得这样算招摇,也不在乎别人议论什么。 @某外企市场部经理: 有些刚入职的小孩儿看着挺机灵,能说会道,但真让他去做事就“露馅儿”了。当初招聘那会儿,拍胸脯保证自己数据分析能力很强,还列举了好几个统计软件,说用得都很熟,能直接上手。可真等来了以后,我给了他一些资料,让他写份报告出来,他却半天弄不出来,最后跑来跟我说公司没人教他,自己不知道怎么做。 @某培训机构主管: 我们公司今年新进的大学生头脑挺灵活,很有想法。前阵子我们刚好要上一批新课程,按理说都是得花大价钱去做广告的,但他们来了以后,把平时玩的微博、微信、人人、贴吧什么的都给利用上了,几乎没花什么钱,就把我们的课程推广出去了。另外,他们还充分借用网上流行的“淘宝体”、“甄嬛体”等等各种风格写宣传词,也更符合年轻人的说话习惯,总体效果比过去好多了。 @某事业单位办公室主任: 我们当年把工作看得很神圣,觉得一上班就有种挣钱养家的责任,刚进单位都是争着抢着好好表现,一大早就来擦桌子扫地。可现在新来的大学生不是这么回事儿,对工作看得比较淡,好像什么都不在乎。或许都是在家被伺候惯了吧,自己眼里没活儿。看着比自己岁数大的同事扫地扫到跟前儿,也只知道抬抬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采用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