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建议网上曝光不诚信“逃卡”者 |
|
|
|
近日家住火炬开发区的黄女士致电记者,反映她去年暑假在小区里的游泳场给孩子报了一个游泳培训班,因为孩子生病,400元开的一张10次学游泳卡仅用了2次就开学了,还有8次没用,当时教练说今年还可以接着用,但是到今年暑假时,黄女士拨打那个卡上的教练电话时,却发现电话是空号,教练换了手机号。一张没用完的游泳消费卡就这样成了 “空头支票”。她表示对此“逃卡”现象感觉“很不爽”,却又无计可施。在一个“亲子教育群”里,有网友给她支招:把“逃卡”者信息在网上公布,以防他人再上当。 据记者调查,像黄女士反映的开卡消费,在服务行业非常普遍,服务业促销经常打“开卡牌”,吸引回头客。周女士是一个团购发烧友,经常到拉手、美团网上去“团”一些美食、美容美发等,做过一次消费体检后,发现有些服务特别让她感觉到贴心的,她就会开一张10次或20次卡,定期去那些店里消费。周女士手中共有十张消费卡。“开卡”成了服务业促销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各类“逃卡”现象也屡见不鲜。 市民张先生反映他前年在东区某洗车行花400元开了一张24次并赠送一次打蜡的洗车卡,某一天,他去洗车时,发现已不见那个店的影子。记者随机采访过多位市民,近三成受访者表示有过类似经历。据了解,12315也曾收到过类似的投诉。有网友建议,把那些随意关闭了店铺又不主动与消费者联系的“逃卡”者的职业诚信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出来,以防止下一次消费者上当。 广东邦杰律师事务所的马律师认为,把“逃卡”者的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出来,“只要是事实,我个人觉得没有问题,但如果不是事实,则可能构成污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