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为何频闪辞 |
|
|
|
虽然今年被喻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然而面临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清远大学毕业生“闪电辞职”的情况却屡屡出现。记者在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分析后,发现涉及“90后”的劳动争议案件中,频繁“闪辞”成为“90后”当被告的最主要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闪辞”背后又体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变化呢?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大学毕业生辞职频发 日前,记者对今年毕业的清远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经过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毕业至今发生过离职的应届大学生比例为34%,其中98%为主动离职。此外,“211”院校半年内离职率为15%,非“211”本科院校为27%。另外,文科类专业半年内离职率最高,为32%;工科类最低,为18%。 面对这种结果,记者走访了刚离职回到清远的李同学。李同学今年刚刚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并在毕业前顺利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市场类工作。毕业后,李同学怀抱着热情就到这家外贸公司上班了。然而,这份热情只维持了2个月。 当记者问及离职原因,李同学向记者描述了其一天的工作情况:早上8点到达公司开始搜索潜在客户,打电话,收发邮件,如此循环重复至中午12点,然后在座位上边看数据边吃公司提供的工作餐,餐后继续上午的工作,直至6点吃工作餐。晚餐过后,留在公司加班至晚上十点。“不仅工作内容枯燥,工作气氛压抑,而且试用期工资只有2000元,转正也只有3000元,并且没有加班工资,实在很难坚持。”她一脸愤懑地告诉记者。 “据我所知,已经有十多个同学辞职了,就算是大型国企也有同学辞职!”李同学表示,很多大学生都熬不过试用期。“当初就业难,怕找不到工作就赶紧签约了,也不了解公司和工作职位情况,现在真的是很后悔。” 在采访中,大部分大学生均表示由于今年就业困难,找工作过程中难免比较浮躁,所以基本只要工作不会太差就会签约,而这则为“闪辞”埋下了隐患。部分受访大学生称,大学生就业后半年内离职的情况甚至有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趋势。但这种情况也会因为家庭情况、工作情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期望落差是离职关键 针对离职的原因,上述学生调查中也有涉及,主要原因有:“薪资福利偏低”、“工作要求和压力太大”、“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想改变职业或行业”等,比例最高的分别为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0%)和薪资福利偏低(20%)。而这些原因可以集中概括为个人期望和工作现实之间的落差。 今年刚毕业的小陈家住新城。他本科四年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但始终找不到让他如意的工作,至今已换了两份工作了。小刘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国邮政当管理培训生,轮岗一年。刚开始进行轮岗,小刘显得很兴奋,准备大展拳脚。但是,这份斗志很快就搁浅了。 “每天做的就是分邮件、派邮件,甚至打扫清洁,跟我期望的完全不一样!这种工作还要持续一年,简直就是浪费我的时间!”在经过1个多月的工作后,小刘终于无法忍受这种没有“含金量”的工作,毅然向公司提出辞职。 当问及当初入职初衷时,小刘告诉记者,“我期望中的工作是福利待遇比较好和有发展前景的!”当初出于对国企的向往,小刘在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十分雀跃。然而现实与期望的落差让他备受打击。“没想到所谓的轮岗一点锻炼意义都没有,待遇也低。”每当说到这段经历,小刘便显得很是懊悔。“如果当初知道是这样,就算国企我也不会去的。”小刘斩钉截铁地说。现在,小刘求职前都会对企业以及岗位进行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作实际与个人期望的一致。 个人期望和工作现实之间的这种期望落差,让众多应届大学生放弃了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工作机会。而准备辞职的方晓是这样认为的:“这份工作不是我想要的,如果勉强工作下去对我、对企业都没有好处,还不如快刀斩乱麻,还可以把机会让给别人。”根据调查显示,方晓的想法普遍存在于离职大学生中,他们大部分认为自己的辞职是合情合理的。 “闪辞”实为不负责任? 那么,企业对于这种行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针对应届毕业生“闪辞”的情况,记者同时走访调查了清远几家企业,了解了企业对于这种现象的看法。 “现在大学生心理比较浮躁,期望值过高,而且很爱抱怨,抗压能力差,一碰到困难或者被上级批评就想辞职,这种行为是很不负责任的。”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熊经理表示。他告诉记者,此前他也招收了几个应届大学生,然而试用期都没过就全走了。“有的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不见人影了,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在这次事件以后,熊经理已经取消了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同时决定不再把应届毕业生列入招聘对象的范围。 或许熊经理从此不招应届生的行为有点过激,但是这体现了“闪辞”这种行为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熊经理介绍,招聘一名员工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是很高的,而且公司培养员工也需要付出很大的资源,员工辞职就意味着这些投入都成为了沉没成本,并且为了重新招聘员工,公司还必须付出更多的人力成本。因此,尽管员工在试用期的工资不高,但对公司来说显然也是得不偿失的。 在采访过程中,几位企业招聘经理纷纷表示了对“闪辞”行为的谴责,并且劝告大学生不仅在入职前需要谨慎,在离职前更要深思。 ■记者观察 “闪辞”请三思 尽管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闪辞”行为是合理的,但是记者认为“三思而后行”却更为合理。学生刚出校门,最缺乏的是职场素养和能力,而职场素养和能力是需要在工作中培养起来的。每一份工作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尽管是枯燥乏味的工作也会对大学生的毅力和抗压能力等方面有所锻炼。况且,几个月如此短的时间是无法了解清楚工作的内容和企业的文化的。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做不是了解工作让自己失去了什么,而是工作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以后会带来什么。 “在其位,谋其职”,大学生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好好坚持下去。当然,盲目坚持也是不可取的。如果发现工作真的不适合自己,辞职也是一种合理行为。但是大学生们在辞职前应该努力减少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提前提出辞职申请,让企业拥有缓冲和交接的时间。或者,大学生们可以向企业推荐人才,既可以解决职位空缺的问题,也可以为身边的朋友提供就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