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也兴这样的! |
|
|
|
在我所有的记忆中以及触及得到的年代里,从来都是繁华的吵闹的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即使是民风在淳朴,也还没有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界。但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大同的景象却实现了。 (广西)横县百合镇罗凤村,有一个无人看守的菜市,买卖全凭自觉与信任,不存在缺斤少两,也无需讨价还价。任凭时光变迁,淳朴的习俗依旧未改。 买菜自由 清晨,三三两两的村民陆续来到自家菜地浇水施肥。弯腰割下一大把韭菜,细心分扎放到菜篮里,随后将一个塑料袋和一块写有价格的纸板挂好。 穿过田间小道,沿街集市的空地上已经摆了好几个菜篮,有白花菜、红薯叶、小白菜等十几种新鲜的蔬菜。村民们没有过多停留便转身离开。 前来集市买菜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熟悉的人一边闲聊一边挑选蔬菜,赶时间的人则匆匆扫过一眼,每拿一把蔬菜就按照纸板上的价格放入一元钱。 这种无人看守,买菜自取的买卖方式似乎是约定俗成的村规,而且村民卖菜的目的也并非为了赚钱。 十里飘香 目前罗凤村有300多户人家1200多人。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无人菜市,就连村里年近百岁的老人也说不清楚。 百年来,无人菜市唯一有所改变的便是菜价,从最初的铜板到2分、5毛,再到现在的一元一把,不过价格高低也仅仅是村民随意商量而定,哪家菜地收成多,价格也会便宜不少。 王立权是罗凤村的村长,在他连任的9年里,无人菜市从未发生过拿菜不给钱,或是偷拿菜钱的情况,即便是人员流动很大、每三天一次的罗凤街圩日,村民依旧晨时摆放菜篮,黄昏再拿回家。 渐渐的,罗凤村的卖菜方式在无形中影响了临近的村子。钦州市灵山县丰塘镇的榃朴村与罗凤村仅隔着一座小桥,两个村子的集市不过相距百米。 榃朴村的龙大叔在集市里卖了30多年的猪肉,在他摊子旁边也摆放着几篮挂有价格的蔬菜。在龙大叔的印象中,榃朴村大概是从20年前开始无人售菜的,因为当地村民都觉得罗凤村的卖菜方式很方便,之后就自然而然地“偷师”。 代代传承 时间临近中午,村民们打算先收回早上的卖菜钱。放在集市里的菜篮有些已经空了,掏出塑料袋里的零钱塞进衣兜,没有数也没有仔细核对。 在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信任对于村民们来说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正当准备离开时,集市里传来底气十足的声音:“卖肉的回来了吗?”肉摊的摊主似乎回家吃饭去了,没有卖完的猪肉直接放在桌子上,看来摊主并不担心猪肉被人拿走。 说话的青年名叫陆良,今年23岁,不久前刚刚从部队转业。虽说离家几年,不过他十分习惯村里传下来的投钱自取的买菜方式,更觉得村里的淳朴风俗是城市生活无法比拟的。 如今,相较于祖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苦劳作,罗凤村的年轻人更喜欢在当地或镇上做些服装、批发等小生意。陆良现在主要在两广从事长途货运,没有工作的时候就会回到村里。尽管生活方式变了,但有些东西会一直延续。 来源: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