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上海”大有文章可做 |
|
|
|
地铁逃票,公用事业费拖欠不缴,把公共自行车变相地据为己有……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是小事。然而,对此类失信行为如果不及时纠偏并予以必要的惩戒,小瑕疵也有可能蔓延成大危害,伤及社会诚信,破坏城市形象。 利用征信体系调节社会的诚信度,是很多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而且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远比我们国家更为严厉。就拿治理逃票来说,在德国,逃票被界定为违法行为;在瑞典、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罚款上限均超过了100欧元;在法国,逃票行为与欠缴公用事业费或考试作弊一样,会被保留到个人的公共诚信记录中,继而影响到求学、求职、申请贷款等一系列问题。 上海在这方面率先迈出了跟国际接轨的步伐。在市文明办及有关单位的持续推动下,今年8月,将地铁逃票行为与个人征信系统挂钩的做法正式进入立法程序。据统计,去年全年本市地铁逃票共计2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下降到4.7万人次。随着“逃票留档”的警示进一步深入人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的地铁逃票现象将取得极大改善,为社会诚信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勿以恶小而为之”,任何不诚信的行为都不应得到辩护,更不应被姑息。当经济社会面临新形势,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我们尤其要重视诚信,要通过筑牢信用基石来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甚至,我们希望看到一些跳出窠臼、先行先试的开创性举措,正如上海自贸区的战略决策那样。 以此为设计,市文明办近日召开座谈会,就培育和实现“诚信上海”听取各方意见。我们认为,“诚信上海”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在全社会凝聚诚信共识,激发政府、企业以及广大市民的道德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围绕这一命题,接下来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如何有效发挥“政府诚信”的主导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如何坚持“惩恶”与“扬善”并举、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无疑,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也一定是上海提升软实力的阶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