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身份证”是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
|
|
|
12月11日,南宁市信用办就《南宁市失信惩戒办法》内容作了解读。几个月前,南宁市信用办开始着手准备《惩戒办法》的草拟工作。近日,这个《惩戒办法》初现雏形,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细化工作。南国早报记者通读全文后发现,它对南宁市企业、个人的失信认定、惩戒和管理作出了相关规定,其中不少条款体现了政府部门惩戒失信行为的决心。(12月14日《南国早报》) 南宁市加强征信系统建设,出台《南宁市失信惩戒办法》,给失信者套上了“紧箍咒”,失信者一旦失信就要为自己的失信买单,承担后果。这个“第二张身份证”好!孔子曾经说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但是当下中国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问题日益严峻。 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从“曾子杀猪示信”到“季布一诺千金”,类似的典故,可以看出我们这个民族的诚信情结。古语云“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如今,信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确实愈显重要。近年来,政府大力倡导讲诚信的社会氛围,职能部门亦是密切配合,期望民众重视个人信用,以免不守信的行为影响正常生活。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守信既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也是一种内在的必然需求。一段时间以来,受功利主义影响,诚信慢慢成了稀缺品。据资料显示,每年我国因为失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人民币,其中因为制假售假、产品质量失信的经济损失就达2000多亿元,简直是触目惊心。 讲求诚信不仅是一个道德命题,更是一个经济命题,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惩戒办法》与经济利益、个人名誉、就业机会、生存空间的直接挂钩将会对失信者以极大的震慑,同时“黑名单”的强制规范更可以起到事前预警的作用。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留学德国的高材生,在当地求职时却屡遭拒绝,就因为其在乘公交车时有三次逃票记录。这样的失信者在当地几乎不可能有公司会录用。不少发达国家都给公民建立了翔实的诚信档案,公民一旦出现失信行为,马上会被记录在案,会让其的日后生活平添诸多麻烦,如想求职、贷款、买保险都可能会被拒绝或是要求更苛刻。 失信惩戒“黑名单”筑起诚信篱笆,若是一处失信处处受罚,寸步难行。远离失信“黑名单”,才能有立足之地。“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每个公民的生存之道,否则一失信可能成为千古恨。有道是:“诚信是诚信者的通行证,失信是失信者的墓志铭”!生活中有了“诚信身份证”就可以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