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实行“零”容忍 “红黑名单”见诚信 |
|
|
|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青岛加强制度建设,对食品安全实行“零”容忍;“红黑名单”见诚信,保障民生见成效。 在这起贩卖病死猪肉案中,违法屠宰加工廉价收购病死猪的被告人李某夫妇被青岛市李沧区法院一审以犯有“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引发全国关注。青岛市严管重罚确保食品安全,不断扩大监督面。实施18大类115道关口检验,把关婴幼儿奶粉质量,首次推出奶粉“盲检”,抽检品牌市民指定,采样地点随机选择。 参与抽检的市民张莉:“抽哪个品牌,都是我们当场市民代表当场制定的,我相信这个结果。” 青岛全力构建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立“市民最关注的十大食品”抽检制度和食品安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通过媒体定期公布抽检结果和食品安全红黑榜。企业进“黑名单”,除了要被重罚外,还会在审批用地、税务管理等方面处处“碰壁”。 青岛市国土局工作人员刘丽:“对于这些‘黑名单’的企业,我们会及时通知我们的各业务部门,在审批用地等方面给予限制。” 企业进“红名单”也不容易,除了诚信、不违法违规,还有个硬杠杠,那就是“一把手”必须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安全专题培训。不参加培训或未通过考核,所有评先评优一票否决。 青岛万里江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崇焕:“教授专门给我们来讲食品安全管控。你像我们从病虫害防治啦,不打有害农药啦,少用化学性的肥料,这个方面必须严格管控。” “智能食安”建设、大宗食品购销路线图绘制、小作坊园区化管理,青岛市打出一套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食品安全管理组合拳,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民调数据显示,市民去年一年对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66%,提高了6个百分点;“守信受益、失信必损、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氛围正在全社会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