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逃票补偿”不能止于感动 800元补偿逃票难偿失信 |
|
|
|
19日,武汉一女子乘坐公交车先后往投币箱里投了8张百元大钞,司机发现制止,该女子却表示,她以前乘这两路公交车时经常逃票,现在是来补偿的。公交公司表示,女乘客的举动令人感动但并不可取,希望其取回多余的票款。(2月20日《武汉晚报》) 作为一种失范行为,逃票是“浑水摸鱼”的典型。公交车上人满为患,司机忙于开车无暇监督,是否投币、刷卡在很多时候依靠乘客的道德自觉和行为自律,少数乘客就选择逃票。一位从前经常逃票的乘客为之前的过错“埋单”,说到底是一种良知救赎,是诚信回暖的反映。 乘客与公交车之间建构了合同契约关系。逃票既是对契约关系的破坏,也是公共精神缺失的产物。 从表面上看,逃票的社会危害性并不大,可是,当人们经历了无数次逃票之后,就会对这种失范行为的容忍度增大,最终产生自私麻木态度。对于一个以前经常逃票的乘客来说,能够保持道德“耻感”和良知敏感,并采取补偿举措,实属难能可贵。 女乘客知错即改的态度,确实令人感动。特别是,女乘客虽然多次逃票的金额肯定没有800元,显然,这是对其失德行为的一种自我惩罚。“逃票补偿”,所释放出来的警示、示范意义,不容小视。 公交逃票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有的乘客因车上拥挤,被动为之;有的则为了节省出行成本,故意逃票。对此,司乘人员也没有太好的应对措施,毕竟,车上的乘客上上下下,拥挤不堪,不可能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监督,多数时候只能靠乘客的觉悟和自律。公交票务管理的尴尬和无奈,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这种逃票之风。这就要我们建立一种个人诚信约束机制:一种个人诚信的职场诚信约束机制,建立诚信档案,用诚信档案管理员工的诚信,把诚信档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用个人信用的管理办法,管理个人职场诚信。个人信用报告已被社会广泛认可,但那只是个人的资信状况,个人诚信报告则包含有个人信息报告、个人职场诚信、大学生诚信、个人社会诚信等综合起来的个人诚信。通过个人档案查询系统,让用人单位很方便的查看个人诚信报告,当然,这之中也包含有个人信息报告和职场诚信状况,以此树立良好的职业信用,职场诚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营造出一个诚信的职场氛围,营造出诚信社会的氛围,而不仅仅用宣传去营造。 公交逃票是一种道德失范行为,不仅损害了公交部门的利益,而且干扰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特别是,逃票并非是个别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如火车逃票、景区逃票、演艺活动逃票等。管理部门对于逃票行为,基本上都是以经济处罚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比如德国和奥地利,乘客一旦被抽查发现有逃票行为,除了遭受大额罚款以外,还将影响个人的诚信档案,在信贷、求职、创业等方面遭遇障碍和阻力。当然,惩戒的目的还是为了唤醒市民的公共道德。 因此,对武汉这名女乘客的“逃票补偿”,我们不能止于感动。一方面,公交公司应对这名女乘客进行宣传和褒扬,以此激励更多的人恪守公共道德,自觉抵制各种逃票行为。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逃票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不妨借鉴国外做法,将逃票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管理,除了罚款外,还要记下逃票者的身份信息,并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挂钩,以此倒逼一些人远离逃票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