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驾照代扣分还需完善诚信体系 |
|
|
|
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公安部123号令实施已一年有余,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近日就123号令实施效果、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针对越来越猖獗的“买分卖分”现象,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对违法图片的审核力度,核实前来处理违法的驾驶人和违法当事人是否一致,打击非法中介,遏制“买分卖分”现象。 随着“史上最严交规”大幅提高多项违规分值,此前一直存在的驾照代扣分现象,在这一年间因为需求增大而有愈演愈烈之势,驾照分值的市价行情水涨船高。公安部交管局负责人在回顾123号令实施效果之际,表态要加大对“买分卖分”的打击力度,属必要之举。 代扣分现象之所以衍生出庞大的产业链,技术上的漏洞不可忽视。目前,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没有严格核对驾驶人图像等信息,驾驶员可以趁机借用别人的驾驶证进行扣分处罚。对此,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准确采集驾驶人图像等信息,加大对违法图片的审核力度,从技术上堵住顶包的漏洞。当然,技术漏洞之外,由管理漏洞衍生出来的内部人员消分现象,同样需要有针对性予以防范。 技术漏洞填补之后,扣分处罚能够更加精准的对应到违规者,但也得看到,为防止顶包消分而增加的辨别环节,同样为社会管理增大了成本。另一方面,技术上的优化也并非能够解决交通违规处理的所有难题,比如驾驶人不在现场的违章停车处理。作为一种追惩,伴随违反交规而来的行政处罚,所要实现的是交通安全意识的整体提升,如果说技术漏洞的填补从现实操作层面切断违规消分的自由空间,那么,对规则意识的重塑同样必不可少,它将直指供需层面。 提及规则意识的重塑,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用重典。比如在香港,卖分者除被判罚款一万港元外,更可被吊销驾照及判处监禁六个月,更严重的甚至会被控以“误导警务人员”或“妨碍司法公正”等较重的刑事罪行。在诸多类似问题上,这样的呼声都是治理乏力之后的强音。但实际上,从严治理只是其表面的,规则意识的深入人心与其说是依赖重典,不如说是重典背后一套严谨成熟的诚信体系和信用机制。这套体系或机制将个人的行为记录下来,纳入社会治理的一环,使得个人在社会中的活动环环相扣,比如驾照扣分严重将影响到保险和银行信贷业务等等。 目前我国的个人诚信系统并不完善,至少各领域、行业的诚信系统未形成关联,突破规则的行为往往被孤立看待,不被作为个人在社会中活动的重要评价依据而记录下来,很多问题都面临着法不责众的困境。代扣分现象亦是如此,亲友间、朋友间乃至在市场上购买分数,因为缺少个人信息的记录查询系统,出借者也不在意自己的驾照违规扣分产出负面影响。驾照代扣分现象,虽然可能因“妨碍公务”而面临新的处罚,但在成熟的个人诚信体系缺失的前提下,个人声誉以及其社会活动不会因此而留下污点,并影响其他社会活动。 与其说是“最严交规”加剧了代扣分市场的繁荣,不如说是不被社会诚信体系所记录导致的违规冲动,因“最严交规”而找到了相应的输出口。对于供需双方而言,消分买卖就像一次可以不留痕迹的对规则的僭越。所以,在打击买分卖分市场的同时,终究还得在社会诚信体系上下功夫。需知,记录往往是最有力的威慑。这就要我们建立一种个人诚信约束机制:一种个人诚信的职场诚信约束机制,建立诚信档案,用诚信档案管理员工的诚信,把诚信档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用个人信用的管理办法,管理个人职场诚信。个人信用报告已被社会广泛认可,但那只是个人的资信状况,个人诚信报告则包含有个人信息报告、个人职场诚信、大学生诚信、个人社会诚信等综合起来的个人诚信。通过个人档案查询系统,让用人单位很方便的查看个人诚信报告,当然,这之中也包含有个人信息报告和职场诚信状况,以此树立良好的职业信用,职场诚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营造出一个诚信的职场氛围,营造出诚信社会的氛围,而不仅仅用宣传去营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