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打假 用假者也要追责 |
|
|
|
近日,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平身陷“学位造假”风波,虽然校方核查后表示其履职申报不存在造假,但由此再度引发了有关假学历、假证书等职场失信行为的讨论。从高校到企业,各种用人单位对打击假文凭已喊了多年,何以学历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建设诚信社会,职场人才信用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如何才能让求职者不敢造假、句句真话? 随着执法部门的大力治理,如今,办理各种假学位、毕业证的小广告,已不像前几年满街都是,造假者的阵地开始转移到网上。上网随便一搜,办证广告比比皆是,这些网站号称能办各种学校的毕业证、学位证以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常见假证,还“保证”能 提供学校内部档案、教育部登记备案资料以及能终生查验的毕业证书等。 造假者如此猖獗,自然是因为市场需求旺盛,在求职、评职称时花钱买假文凭蒙混过关的大有人在。有人说,这折射出社会“重学历、轻能力”的不良风气。确实,目前的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本是普通岗位,却非要大学生不可;明明是本科生能干的活儿,却只招硕士、博士;但凡是个重点大学,招个教师岗位都比着提高门槛,土博士不行,海归博士凑合,恨不得只要哈佛剑桥毕业的…… 用人单位的虚荣,的确助长了一味追求高学历的风气,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求职者造假的理由。有能力和有学历并不矛盾,用人单位确实该重学历更重能力,而求职者要做的,应该是通过努力,让单位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学历造假。连诚信这个基本原则都不讲的人,再有能力单位敢用吗? 当然,不少人知假用假,还是因为用人单位在学历认证和核查方面大多流于形式,容易蒙混过关。而且,用假文凭的违规成本极低。多数单位通常只会在员工出现违纪时才对其启动个人信息审查,即使发现造假,也会考虑个人贡献和能力来做出处罚,极少有人因学历造假而被劝退。 由此可见,学历造假的现象屡禁不止,只严查严惩造假者,对使用假文凭、假证书的人轻纵,也是原因之一。当下,我国正在大力建设诚信社会,假学历是关注度最高的诚信问题之一,要加快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就要通过制度来奖惩,减少遵守诚信的成本,大幅提高不守信用者的代价,对违反诚信的人追究责任。 如果,求职使用假学历的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报告,让其今后的求职应聘、申请贷款等生活各方面都受影响,用假者再有利可图,也要考虑高昂的失信成本而却步。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愿意诚实守信,踏实做人。这就要我们建立一种个人诚信约束机制:一种个人诚信的职场诚信约束机制,建立诚信档案,用诚信档案管理员工的诚信,把诚信档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用个人信用的管理办法,管理个人职场诚信。个人信用报告已被社会广泛认可,但那只是个人的资信状况,个人诚信报告则包含有个人信息报告、个人职场诚信、大学生诚信、个人社会诚信等综合起来的个人诚信。通过个人档案查询系统,让用人单位很方便的查看个人诚信报告,当然,这之中也包含有个人信息报告和职场诚信状况,以此树立良好的职业信用,职场诚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营造出一个诚信的职场氛围,营造出诚信社会的氛围,而不仅仅用宣传去营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