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代码”让诚信有法可依 |
|
|
|
从明年起,我国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根据规划,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成后,我国每个公民一生都将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信用账号。(5月7日 人民网) 这则新闻,让笔者不禁想起了近期网上曝出的“公交车假币频现”、“地铁站乘客逃票”“网络订票不取”等社会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固然和国民素质息息相关,但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相关管理和约束制度的缺失。现在,国家拟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犹如给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位公民建立了完备的“诚信档案”,其社会活动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记录在案”,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约束和管理机制。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在社会经济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诚信、信誉对于个人和集体来说都十分重要。小而言之,诚信的缺失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关系,破坏社会和谐;大而言之,政府部门不按规则办事、中介服务机构肆意造假、企业团体无端拖欠劳工工资等经济生活中的信任缺失,则会败坏社会风气,阻碍信用交易,与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背道而驰。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涉及政府、企业、个人等多个方面。在这些角色当中,政府应该积极“唱主角”。与之相对应,一旦出现了政府失信,就意味着其他方面的利益受到损害。如何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将抗拒执法的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和个人信息纳入诚信系统,让那些失信者日后在生产经营、就业信贷、个人消费等方方面面的活动中受到惩罚和制约,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失信付出的“代价”,将会远远高于短期的小小“利益”,继而促使他们心存顾忌,有所忌惮,遵守社会规则。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诚信档案”必然会在社会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将法律体系建设、政府透明度、民间社会组织及个人利益有效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合力,未来信用体系的构建将有美好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