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诚信是关乎成长的宏大主题 |
|
|
|
职场上的急功近利总会有些扎眼,因为与校园生活比起来,这里离功利更近。我们习惯于在职场范围内谈论“诚信与成功”的话题,以为这是20多岁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才会遇到的发展困境,进而埋怨“社会是个大染缸”。殊不知,这其实是个与成长有关的宏大主题,早就在每个人的生命剧本里埋下了伏笔。将心比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当做荣辱与共的合作者而非“通向成功的垫脚石”;谁也不愿意和品行不好、缺乏诚信的人共事。所谓日久见人心,对职场上的那些机会主义者来说,过于计较一时一事、一城一池的得失,则很可能忽略了大局,最终导致满盘皆输。 要“更好的机会”还是要诚信? 谁都需要成功的机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姿态优雅。 职场上的急功近利总会有些扎眼,因为与校园生活比起来,这里离功利更近。我们习惯于在职场范围内谈论“诚信与成功”的话题,以为这是20多岁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才会遇到的发展困境,进而埋怨“社会是个大染缸”。殊不知,这其实是个与成长有关的宏大主题,早就在每个人的生命剧本里埋下了伏笔。 诚信在人的成长中无处不在。 学生时代,偶尔的考试作弊看上去无伤大雅,求老师改个高分似乎也是人之常情——事实上,一些老师确实会对学生们手下留情,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什么都没看见。而这么做直接的后果就是,当我们拿着高分考卷去申报奖学金、参评三好学生、争取保研资格时,会误以为这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 好的结果会让过程中的瑕疵变得没那么显眼。唾手可得的成功太诱人了,以至于我们会在内心深处接纳那些过程中的不完美——更何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会为小小不言的“机会主义”付出什么代价。 对绝大多数毕业生而言,工作的意义无非就是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一项上海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四成学生坦言在求职过程中有过不诚信行为,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在拿到多个offer之后不断毁约。显然,“更好的机会”成了蛊惑年轻人打破诚信规则的潜在动力——当然,做这一切的时候,他们通常也会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 一边是大量被占用和浪费的就业机会,一边是数以万计求职无门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付出了高昂的招聘成本,到头来却被意中人“放了鸽子”;还有师弟师妹们的前途,据说许多用人单位都表示,如果某个高校的学生毁约行为较多,表现出的整体素质较差,那么下一年招聘的重点将不会放在这所高校,甚至将其列入“黑名单”。 ——这些所谓的代价,看上去都是由别人来承担的。而失信者却在一旁享受着小聪明带给自己的成功的乐趣,并把这当做成熟的标志。殊不知,如果这个逻辑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被一再确认、强化,如果做人的底线被成功的快感不断侵蚀,这才是最惨痛的代价。 忽略大局导致满盘皆输 职场是做事的地方,但前提是要做人。 所谓做人,并不是巧言令色或者阿谀奉承,也不是遇事一味迁就对方而丧失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判断。如何做到从容而不懈怠,成熟而不世故,态度积极又不用力过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修炼。 将心比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当做荣辱与共的合作者而非“通向成功的垫脚石”;谁也不愿意和品行不好、缺乏诚信的人共事。所谓日久见人心,对职场上的那些机会主义者来说,过于计较一时一事、一城一池的得失,则很可能忽略了大局,最终导致满盘皆输。正如有些企业家质疑:建立员工的职场诚信表现的记录(档案)会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吗?其实大家可以想想:您的一张信用卡逾期未还,被记入黑名单,会影响您在全国任何一家银行的借贷。职场诚信档案运作的机制就在于此:员工失信于一家企业,结果可能是让他在许多家企业都找不到好的工作!一处失信,处处受制!这时,他会悔的肠子都青了!如果他知道这样的结果,他还会不珍惜现在的工作吗?现在,是时候给那些不讲诚信的职场机会主义者带上一个职场诚信“紧箍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