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熟”盛行呼唤制度信任 |
|
|
|
最近微友“睡狐”美滋滋地晒了自己从朋友手里一万八买的黄花梨木手串,据说朋友是三万多元进的货,给自己便宜了不少。刚过几天,“睡狐”就又晒了自己的沮丧心情,原来这个手串被行家看了以后,竟然说“连5000元也不值”。用“睡狐”自己的话来说“最沮丧的还不是破财这事儿,而是坑自己的竟全都是‘自己人’”。 其实,“杀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生活中不少人都上过“朋友”的当,正如新浪网友“小笨”所说,“人在江湖飘,到处都挨刀”。从“熟人好办事”到“熟人好下手”,人们对“杀熟”耳闻目睹了不少。而且,“杀熟”已经从商业圈转战到了“文化圈”。那些字画、把件、手串什么的,价值几何谁也说不清,只要有人炒、有人玩,价格畸高不足为奇。 “杀熟”的危害甚于一般的欺骗,尤以“文化圈杀熟”危害更大,因为它消费的是人的信任。在好多人的心目中,文化人应该是高尚的,道德品质、思想素质也是比较能靠得住的。如果一个卖猪肉的熟人少给了你几两肉,甚至卖给了你劣质肉,你可能会原谅他,因为你对他的预期或许不是太高。而一个“高大上”的文化圈朋友都来骗人,那给人的打击无疑是很大的,受骗人容易对社会产生严重的不信任和防范,甚至 “不啻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别人”。久而久之,全社会有了信任危机即成为必然。 但危机也意味着转机,信任缺失的社会事实表明,社会需要重建另一种信任——“制度信任”来代替原来的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对一切制度破坏者一视同仁地严厉惩罚,从而收到以儆效尤与彰显制度权威之双重功效。在奖惩互动作用下,人们在行动时必然会仔细权衡利害得失,恪守制度和道德。现在好多领域的“诚信档案”正是“制度信任”的一个表现形式,但制度信任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人人为之努力。 近年来,闪辞、违约、恶意跳槽、泄露商业机密等个人职场失信现象频现,个人携带公司资源出走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些个人失信行为使得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失去信任,不愿再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培养员工,继而造成员工不满、跳槽、甚至闪辞……如此恶性循环,个人和企业双方都受到伤害。专门针对个人诚信行为的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或约束闪辞这类失信行为。毕业于哪所学校?在哪儿上过班?通过该平台全都能查到。这意味着闪辞、恶意跳槽、违约等个人职场失信行为将被记录在案,用人单位可通过此平台查阅应聘人员的职场诚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