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职场诚信档案” 避免上亿损失 |
|
|
|
这个新闻,其实很多人都听说了,因为朋友圈里转疯了: 5月8日,杭州延安路上一家已经开业20多年的国有银行网点门口出现骚动,聚集的人群情绪激动,有人哭喊,有人晕倒。警车和救护车纷纷赶来,维护秩序的警员和保安们肩并肩站成人墙。 在网上,传说的“事由”离奇到令人震惊,例如转发中有这么一条: “据说内部人员挪走了三个亿!好多人在闹,有个客户晕倒了,据说1000万,买的是银行理财啊,说没就没。救护车也来了。” 这都是真的吗?咱们今天就把这个事的原委给大家说说— 存了一百万的银行卡 换了一张承诺书 网传有位新浪网友@开心地中海发布了这样的内容:“我就是受害人之一,父母在银行办完手续存款一百万,原本2015年10月可以拿,前几天打电话给我说款子已经没有了。以为父母开玩笑,一起去了银行,才知道这个是事实。我流泪了,我妈也哭了,但是银行(经理)卷款走人已经(是)事实。能抓到吗?我们钱可以拿到吗?种种想法,只是希望早日能拿到钱!” 记者现场采访的一位声称被骗的储户是这么说的:去年卖了房,手头有了笔钱。听别人说这个银行网点的存款利息很好,想想杭州人都知道这个庆春路上的大银行,老牌的,比较安全,就通过朋友找到了这个客户经理,办存款。 骗局里的高息存款,是怎么办的呢? 他把钱存到了这家银行的卡上,然后把这张卡就交给了“客户经理”,换来一张承诺书。“当时他号称这张卡要保存在他那里,一年不能动,就能保证给我高利息。而承诺书就是保证凭据。我看见承诺书上有银行的抬头和印章,所以就放心了。” 但后来被证实,其实银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业务,而承诺书上的印章也是私刻的。 记者也在现场听说,有不少储户都是邻居带邻居、朋友传朋友、亲戚拉亲戚地办了这个高息存款,雪球越滚越大:其中有一家几个兄弟,合起来被骗了一千多万。 问题是,后来这张卡里的钱,真的没有了。 涉案数据未确定 过亿是肯定的 不仅是银行网点所在的辖区派出所,杭州下城公安分局也紧急关注了这一动态,马上立案侦查。 截至昨天,记者多方了解得知,涉嫌诈骗的人是以假冒银行员工的形式进行类同集资的行为。涉案金额还未确定,但过亿是肯定的。 警方尚未宣布调查清楚,这家银行网点员工亦表示有关负责人均不在现场,不能接受采访,但此事在银行同业中早已众说纷纭。 在银行业人士的朋友圈里,有知情者表示这家银行网点其实已经被相关储户围攻两天,传说“行长室都砸烂了”。 用好职场诚信档案 避免过亿损失 记者从多家商业银行的员工处得知,出事的并非是该银行的在职员工,而是出事前就已经被开除的一个前职员,并且,此人在2009年被银行开除后又去另一家银行求职并重新找到工作,2011年又被开除。 虽然具体原因不详,但显然此人已经在银行同业的“黑名单”里榜上有名。 据知情者进一步介绍,这个被开除的前员工,“借用”原工作场所,假冒这家银行网点的在职人员,以办理高息存款的名义,骗取他人存款。 至于该银行的工作人员是否在诈骗行为发生时完全无辜和不知情,还有待警方调查。 这样一名已经被数次开除过的“劣迹斑斑”的员工,还能如此“兴风作浪”,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职场诚信机制的缺失。目前,“黑名单”制度也仅仅存在某些行业、某些圈子里,只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在某一行业有违法违规、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在另一行业却享受优惠待遇甚至被“评优”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给企业提供一种对不诚信员工的很好的解决之道。 1、档案查询——在招聘员工时,查询他之前的真实工作表现,避免他自说自话,蒙蔽企业,给企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2、约束和激励员工——对表现好的员工,承诺给他的职场诚信档案记上一个“优”,对其而言是一种激励;而对于哪些抱着““混”不好,就跳槽”想法的员工是一种约束,进而激发出他们更多的正能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有些企业家朋友质疑:建立员工的职场诚信表现的记录(档案)会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吗?其实大家可以想想:您的一张信用卡逾期未还,被记入黑名单,会影响您在全国任何一家银行的借贷。我们运作的机制就在于此:员工失信于一家企业,结果可能是让他在许多家企业都找不到好的工作!这时,他会悔的肠子都青了!如果他知道这样的结果,他还会不珍惜现在的工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