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征信的价值在哪里 |
|
|
|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断渗透,“互联网+”概念应运而生,许多传统行业正在大踏步进入互联网时代,用创新产品和服务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以银行为例,传统发放信用卡的主要方式是面签,用户需要填写大量信息并携带各类证件到银行柜面办理申请。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用户只需轻轻敲击键盘或玩下手机,就能完成申请,甚至直接在有需要的场景下获得信贷支持。这就是“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 然而,“互联网+”并不光是美丽的画面,里面也掺杂着各种风险。 首先,套用互联网上的一句名言:“你永远不知道屏幕对面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即使知道是个人,也很难确定这个人就是真实的这个人,而不是其他人。用更加专业的话讲,身份识别是所有传统行业进入“互联网+”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极其昂贵的问题。只有具备海量数据以及精湛的大数据处理和挖掘技术,才有可能通过研究用户身份信息、设备环境、行为习惯、生物特征,并进行交叉验证,来确保互联网用户身份的可靠性。这不仅需要数据与技术,更需要经验与教训。没有在互联网上摸爬滚打栽过跟头的公司,很难培养出这种能力。 其次,互联网的交易行为虽然能提高效率,但由于缺少了会面的环节,交易双方的信任度会打折扣,彼此的信用判断成为了难题。随着个人征信市场化开放,互联网征信也应运而生。其中,以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和腾讯旗下的腾讯征信最受瞩目。 芝麻信用通过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政府机构、公共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商业伙伴的深度合作,利用海量数据和前沿的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出一系列反欺诈产品和芝麻分等信用评估产品,帮助传统行业更快速、更健康地迈入“互联网+”时代,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培养信用文化,并享受到更好的信用服务。腾讯征信则背靠微信和财付通。 相信个人征信由于互联网企业的加入,真正能给“互联网+”时代带来如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首先,以更现代、更量化的方式让民众切身感受到信用的存在,并通过大量移动互联网的宣传与推广,让用户明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融入到自身的信用评价中。中华五千年文化,诚信从来都是被高度认可和推崇的,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所有人真切感受到。有了更为开放的个人征信,用户就有机会很好地理解并管理属于自己的信用,并且培养出属于当代中国的信用文化。 其次,随着互联网征信公司与生活、金融场景的打通,有别于之前的车贷、房贷方信用的必要性,让更为微小的场景渗入信用,让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用户享受到更加便利的服务,真实体验到信用带来的价值。 再次,通过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估用户信用程度,并且提供身份验证等反欺诈服务,还能有效帮助合作伙伴识别和管理风险,同时向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用户提供更为便利与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的大幕已经开启,我们期待个人征信逐步开放的未来,净化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推动中国信用文化的传播和诚信体系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