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职场人最典型的3种不诚信表现 |
|
|
|
学历造假 在职场中,人们对于基本信息造假的容忍度较低。一旦发现,后果常常是面临丢掉饭碗的危险。当方舟子爆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中国打工皇帝、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的博士学位是假的时候,就如一枚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很快,唐骏成为话题的中心。唐骏陷入学历造假事件,和其此前正面、积极的成功职场人士形象大相径庭,一场职场诚信危机由此引发。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说的是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备素养。因此,有人将“诚信”形容为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然而,当前职场中因竞争谋利而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比比皆是,可尽管如此,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职场上不诚信的后果并不严重,更多的是主观心理感受,于是风险成本低成为人们愿意冒险的一大初衷。 简历注水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但有一年,介绍的却是一个自称只会做苹果饼而没有其他特长的女生。在人才济济的耶鲁大学,怎么会选择推荐这样一位普通的女生?最后校长揭开了谜底,因为每年新生报到时都要填写自己的特长,大多数学生填写的都是运动、绘画、音乐等,只有这位女同学如实地把这几乎算不上特长的“特长”填写在特长栏里。但恰恰是这看似没有丝毫竞争力的“特长”让她击败对手脱颖而出,我想她的诚实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当有人提出就业形势严峻的时候,千千万万个求职者都挤破头了想把自己的简历装点得优秀、再优秀一点。然而把握得好就是修饰,修饰过度了就是造假。《前程无忧》曾针对HR做过调查:“你能容许应聘者的简历有多大水分。”70%的HR对“掺水简历”的现象持理解、同情和宽容态度。也有HR表示,要看一下水分出在哪里,基本情况必须是真实的,但能力方面夸大其辞无伤大雅。不过也有不少求职者表示,自己是被迫注水。当人人都自称性格开朗、沟通能力强的时候,你怎么甘心让自己成为平庸之辈?不是要吹得自己天花乱坠,但是也总不想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但问题是,当你在简历上造假之后,很可能就要用一连串的谎言去掩盖之前的谎言,总有露馅的那一天让你难堪。 跳槽泄密 跳槽在每个职场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商业的繁荣衍生了诸多“一切向‘钱’看”的求职者思维,人才也逐渐有了“商品化”倾向,只要有更好的待遇诱惑,很多新人便开始跃跃欲试,向伸出橄榄枝的药店频频示好。为了获得新雇主的欢心,一些职场新人甚至以泄密为筹码,出卖原公司的商业机密、客户资源,达到加薪之目的。 一家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对泄密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利益驱动的泄密行为占到了近90%,或者为套利,或者为到同行企业中谋求一个更好的位置,总之利益当前,企业信息安全被撕碎一地。离职前成为泄密事件爆发的高峰期,中国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有60%与人才跳槽有关。有报告也显示,85%的员工可以轻松下载“有竞争力”的资料和信息,并带到下一份工作中去,其中32%的员工会为了增加在下一份工作中的竞争力而去“出卖”资料。 员工的这一“不诚信”行为,着实让企业“伤透了心”。跳槽虽容易,泄密要三思。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出卖商业机密而获取个人利益的做法无异于玩火,因此而吃官司或被判刑的案例也屡见不鲜,这无疑给职场人敲响了警钟。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诚信和信用渗入到了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而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以往在大多数职场人眼中,职场诚信并不像银行信用那般有据可查。目前我国除公务员和央企、国企的部分人员有能够流转的档案外,95%的职业人没有完整的、能够流转、跟随其一辈子的职业档案,使得对职场人在人才市场流动中的考核、管理和约束,成为了一个真空,从而让一些人有空可钻。 “职场诚信档案”不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一环,也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颠覆性的革新,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企业日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在“互联网+诚信机制”的理念下,建立的一种职场诚信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长效机制,它无形地影响着职业人的个人规划,乃至职场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