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信用:职业经理人市场运行的基础 |
|
|
|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深入发展,我国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打造则有赖于其在职业诚信、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三方面的全方位提升。其中,职业诚信是基础,职业能力是职业知识的转化和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职业素养是职业经理人在品质、道德方面的具体表现,德才兼备方能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比职业知识、职业能力更为重要,有才无德的管理者与有德无才的管理者相比,前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更大。良好的职业素养应成为职业经理人评价的首要标准,而信用评价则贯穿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评价的始终,成为职业素养评价的核心。 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职场信用水平是其职业发展的软实力。一旦某位职业经理人在市场上建立起较高的职场信用,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必然为其职业选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职业经理人诚实、守信提供了有效的外部激励机制。而职场信用又具有很强的不可逆性,信用的建立很难,失去却很容易,即便一次小小的失信,信用水平就可能迅速归零。这就使得职业经理人在信用问题上必然本着“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态度,建立起强大的诚实、守信的内在约束机制。 对于企业主而言,信用水平是其选聘职业经理人的第一要件。在选择职业经理人的时候,许多企业主不得不面临着在“信任的常人”和“不信任的能人”之间做出选择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受限于自身的人际交往圈,企业主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熟悉且信任的人数量有限,尽管其中可能存在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但由于选择面狭窄,不得已只能退而求其次,任用那些受自己信任的平常人;另一方面,在企业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形下,企业主可能铤而走险,选聘自己不熟悉更谈不上信任的能干人,不得已被迫承受职业经理人各种机会主义动机威胁的风险。 可见,无论从供给侧还是从需求侧来看,信用问题都构成职业经理人市场发展的关键,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从整个社会来看,职业经理人信用则是引领社会潮流发展的风向标。如果作为精英阶层的职业经理人能注重自身的信用建设,必然对其他社会阶层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为推动诚信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真实地衡量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水平,克服职业经理人评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是企业主扩大职业经理人选聘范围的前提,也是不断加快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对而言,对职业知识的评价相对容易,通过组织专门的考试,就可以确定职业经理人对相关管理知识及行业类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意味着,只要职业经理人能够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考试成绩单、合格证明或相关专业的学历证明,就大致可以判断其职业知识水平。 对职业能力的评价虽然要难一些,但可操作性依然较强,可以开展专门的职业能力测评,也可以通过深度面试的方式来评判职业经理人的视野、高度以及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对其以往业绩的评价来判断职业经理人真实的能力水平。尽管面试可能因为时间较短的原因影响判断的准确性,以往的业绩未必完全源于职业经理人自身的努力,可能是遇到了好的外部环境,也可能是众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只要仔细甄别,依然能较好地测量出职业经理人的实际能力。 而对职业素养,特别是其中的信用水平的评价则要难得多。在对职业经理人面试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展示的是自己职业素养中相对靓丽的一面,而将有问题的方面暂时隐藏了起来。因此,客观地评价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养,不能只看一个时点,而更重要的是看过去相当长的时段;不能只看其单方面的语言表述,而更重要的是看其以往真实的行为记录资料。因此,对职业知识的评价重在“考”,对职业能力的评价重在“测”,而对职业素养,特别是其中的信用水平的评价重在“录”,亦即对其以往的信用水平是否有记录,能否方便地查询到这些记录。 因此,专门从事职业经理人信用评价的第三方平台的建立就显得极为迫切了。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完全体现了职场信用的重要性,并根据职场记录来完成对职业经理人的一个评价从而能帮你更好的挑选一位得意的职场经理人。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等社会中介机构可以积极向此类职场诚信管控平台,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全面地搜集、整理、存储职业经理人信用记录,为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有效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