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税银互动,让纳税信用当钱花 |
|
|
|
2014年4月,湖北国税与招商银行签订第一份合作协议;2015年省国税局、地税局联手与11家银行签约……如今,税银互动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能把信用当钱花。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湖北天合嘉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销售收入1206.36万元,纳税36.72万元。今年3月,经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国税局推荐,公司用建行的100万元纳税信用贷投入人才引进、技术研发、新项目启动,2016年销售预计增长70%,达到2000万元。
“科技企业轻资产、缺抵押,与重风控、讲稳健的银行有天然沟壑。”该公司副总经理彭丹认为,企业“求之不得”,银行“爱莫能助”,纳税信用贷架起了银企资本桥梁。
在经济下行期,小微企业饱受上下游的挤压,资金往往无法按期到账,流动资金较为缺乏。很多小微企业只能通过民间融资进行“过桥”周转,这些“通道”、“过桥”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
2015年8月,省地税局、国税局与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等11家省级商业银行共同签署《“纳税信用贷”服务项目合作备忘录》,联手推出“纳税信用贷”“出口退税贷”金融产品,在全省范围启动“银税互动”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而如今,“纳税信用贷”银行扩容增至21家,在省一级分行层面实现了全覆盖,市州级银行机构已实现签约89家,有2516户次企业获得授信,累计发放信用贷款83.42亿元,极大释放了纳税信用增值应用的政策红利,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了持续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支持。
税银企三方合作获共赢
小微企业财务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甚至对银行和税务‘两套账’,导致银行逢贷必押,逢贷必保。
银行到企业会先看纳税报表、报关表、水电表,判断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正常。税务、银行有信息共享的天然需求,应把纳税信用贷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考核评价指标强力推进。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葛春尧认为,“税银互认”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金融机构放贷效率和纳税信用含金量,达到了企、银、税共赢,因而广受追捧。
截至目前,建设银行湖北分行已搭建55个银税合作平台,实现省、市、县全覆盖,该行在随州、襄阳、仙桃等地推广的“出口退税贷”,已为313户次出口企业放贷29亿元;中国银行湖北分行下半年已经储备32户金额1亿元的“中银税贷通宝”授信客户;湖北银行拟将纳税信用贷最高授信额度由2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兴业银行湖北分行推出纳税信用贷配套产品“自助循环贷”,企业纳税信用贷款可随借随还、随还随借,计划今年新增100户纳税信用贷客户。
信用将成为守信者的通行证
据了解,今年“银税互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家在18个领域实施41项措施联合激励A级信用纳税人。
湖北银税双方将加强信用信息衔接和增值应用,定期互换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和纳税信用贷投放情况,联合打造“互联网+银税企”信息交流平台,实现网络体系融合,信息互通互联,使纳税信用贷搭乘“信息化高铁”,让改革“活水”快速流入企业“田园”。“纳税信用贷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彩之作,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惠民之策,是倡导社会诚信的向善之举。”省国税局局长张国钧说,湖北将在积累经验中创立特色品牌,在精诚合作中建立长效机制,在务实推进中释放政策红利。
湖北省政府金融办主任刘美频表示,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发放纳税信用贷的考核力度,对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贷授信户数、贷款额度按季排名,让银行晒成绩、亮新招,让税收信用保值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