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假刚需”不该如此强劲 让“假病假条”没有市场 |
|
|
|
导语:近日,网上曝出“病假条”兜售产业火热。“病假条”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且可以挑选本地多家知名医院。有的商家开具的“病假条”还包括病历和检查报告,全套下来需要三百多元。而销售者则都保证“病假条”由正规医院开具,肯定能用。 肆意泛滥的“病假条”危害大 伤害了自己的信用 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采取开具“病假条”的形式,不惜让自己的信用扫地,表面上看是自己占了便宜,其实是个人的道德诚信问题在学校、在单位出了问题。这种问题一方面是对别的守信用的人的伤害,一方面是对自己的随波逐流的放任,让自己以后在社会生活中威信扫地、难以立足。 伤害了医院的公信力 采取开具“病假条”的形式请假,在当前医患矛盾紧张的情况下,更加剧了医院公信力的流失。如果“病假条”真的是从医院开具出来的,单位或者老师同学经常看到医生开具假证明,那么当人们真的生病的时候,医生再开具类似证明时,人们还会相信吗?如果“病假条”不是从医院开具出来的,那么医院也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医院的影响力也在众人心目中大打折扣,医院的公信力大大下降。 伤害了社会的公平机制 因为个人开具“病假条”,对其他遵规守纪的同学、员工来说,是一种变相的不公平,也在自己休息的同时加重了别人的负担。因为工作量是一定的,你不来干总得有员工来干,别人来干就对别人造成了不公平。如果人人争而效仿,那么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给社会的公平机制带来伤害。 热销的“病假条”背后是冷漠的职场 正是一部分员工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顾及诚信问题、不考虑单位的利益,才有了假病假条的风行。而部分上司,对下属缺乏人文关怀,遇事只有冰冷的“公事公办”和无情的刨根问底,也逼得下属宁愿请“假病假”,也不肯说实话。试想,假若职场生态不冷漠,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都能互通有无、将心比心,“假病假”还有这么大空间么? 病假条、诊断证明、检查报告是重要的医学资料和凭据。不法分子售卖病假条、诊断证明,不仅是在践踏这些医学资料的严肃性,更是在破坏请假秩序,损害相关单位利益。因此,相关部门准备下重手整治。但必须意识到的是,假“病假条”病发在供给侧,但病根却在需求侧。正是有强劲的“病假刚需”,才造成部分人铤而走险,“制造”、销售病假条。假若不能祛除“病假刚需”,严厉打击病假条售卖,只能治能标不治本。 总之,许多人宁愿请“假病假”,也不请真事假,根是职场冷漠。相关单位在声讨“病假条”坑爹的同时,也要扪心自问,自己对待员工是否太苛刻、太冷漠,带薪假是否执行到位,是否缺乏人文关怀。回答好这些问题,可能“假病假”就会不再是个问题! 杜绝假“病假条”还需多方努力 需要真关爱 除了法律层面的思考,我们更应该将从人性化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为何一张病假条会如此跑火,会有这么多人铤而走险去买卖,问题的出现恐怕不能只打请假者的板子。用人单位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单位请假制度是否存在问题,平时关爱员工方面是否做到了换位思考,除了工作要求严格外,对于员工的生活是否关心到位……,等等问题的思考都可以杜绝假病条的出现。 试想一下,如果单位组织关爱到位,又哪能轮到假病条横行?平日,只要员工出现个头疼脑热,及时送寒问暖,给予必要的关爱,即使请了假,能够及时派人前往探望一下,一来表示组织关心,二则也可以对员工病情探个究竟。关爱到位,员工自然也不敢生出“贪”假之念,假“病假条”也就没有生存之空间了。 构建全覆盖的社会征信体系 “人无信不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每一个公民都贡献自己的力量。身处在职场的各色人等没有必要为自己的一时贪欢而肆意妄为,否则可能会因自己的失信而付出一定的成本。当然,围猎“假病假条”除了让每一个公民、特别是职场的员工诚实守信外,强化自律意识不去沾惹“假病假条”外。公安机关更应该主动有所作为,根据群众举报和网上的线索进行“按图索骥”,依法对制假、售假者进行严厉打击,让其无处藏身。另外,有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加强对病历的监管,尤其是三甲医院的病历应该有后续的电话验证和其他的监督机制,保证公平等。 长远来看,构建全覆盖的社会征信体系应该加快“马力”,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在金融方面已经成熟,而其他一些方面有点“先天不足”,只有国家到地方在大数据时代,进一步打通行业间的信息壁垒,对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最终实现征信的最大限度闭环,那么类似“假病假条”等自然就没有市场了吧。(据北京晨报、荆楚网、红网等综合) |